喜歡盆栽的一定聽過黃楊,
自古便是著名的盆景樹種,
先人會選擇它必定有其道理,
黃楊終年常綠、生性強健、新枝軟但老枝堅硬,因此容易塑型;
雀舌黃楊的皮相會呈現縱向龜裂紋路,頗具古樹蒼勁之美;
一般黃楊的樹皮
雀舌黃楊的樹皮
發根能力強,根系容易做成八方根盤;
皮薄,但癒合力強;
腫起來的地方即切口癒合處
木材質地細緻、沉重、堅硬,卻具有韌性(我感覺跟七里香很像),
是極好的雕刻材料,常用於佛像雕刻,
成長速度慢,因此能雕佛像的至少都要百年以上…
長得這麼慢,所以黃楊也叫千年矮;古云:「千年不大黃楊木」。
可惜的是花市並不常見!?
2012年參觀華風展,
看到前輩們的雀舌黃楊作品時,深深地為之著迷,
中型的盆景便有古樹的姿態,
樹皮的裂紋讓它像是個經歷百年風霜的老人。
從那刻起,每當到花市便仔細尋覓它的蹤影,
但卻每每讓人失望…
直到某天一大早逛內湖花市(花市還在瑞光路時期),
猛然看到疑似它的倩影,問腦板說:「這是雀舌黃楊嗎?」
腦板說:「不是,是金柳!」
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馬叫腦板包起來,再問:「多少摳摳?」
腦板說:「80元~~」
為什麼不是雀舌黃楊還要買?
為什麼才80元??
還好當初在看完華風展後有上網研究一下,
才知道事實上金柳=雀舌黃楊、雀舌黃楊=金柳。
內湖花市與一般花市不同,內湖花市以「切花」為主,
所以80元不是買一盆,而是買一束!
反正也找不到雀舌黃楊的苗木,就買一把枝條扦插試試…
好在這一把枝條還滿爭氣的,
竟給我插活了20幾棵~~
換算下來,每棵竟不到$4,真是賺翻勒~~
照片中這幾棵小品都是這麼來滴~~
黃楊的葉子為對生,
耐修剪,可以等新枝稍長時,剪去大部分枝條、只留一對葉子,
如此便很容易造枝,
容易萌發不定芽,
因此要勤於抹去不要的新芽,
這樣可防止型態走樣,
但如果是在樹頭的新芽,
不定芽
或是長在想要增粗的樹枝,
也可以留下,讓它盡量生長,
在它成長的同時,樹頭(或樹枝)也會同時增粗,
等到達到想要的粗度時,從基部將枝條剪除,
此枝條便是「犧牲枝」,這樣可以較快達到「成品」的階段。
黃楊的葉子
雀舌黃楊的葉子
雀舌 與黃楊的葉子對照
雀舌黃楊的花
樹勢強健,不小心折裂的枝條也能活下來
名稱:
黃楊
別名:
錦熟黃楊、臺灣黃楊、台灣黃楊、千年矮、萬年青、野黃楊、豆板黃楊、瓜子黃楊
英文:
Taiwan Littleleaf Box、Buxus sinica、Chinese Box
植物分類:
黃楊科(Buxaceae)黃楊屬(Buxus)
型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簡介:
原產於中國大陸、日本及臺灣,木材黃白色至淡黃色,最細緻,為彫刻細工最佳用材;枝葉茂密,耐修剪,供盆景、園景、綠籬。雌雄同株,初春至夏季4~7月開花。
黃楊的變異種多,品種有太魯閣黃楊、琉球黃楊、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珍珠黃楊、毛果黃楊、皺葉黃楊、日本黃楊(B. japonica Mull.-Arg. )等等。在台灣一般可見葉子較長與較圓2種,另外有葉子小且長型的雀舌黃楊,這3種較常見。雀舌黃楊又名金柳,是我目前所見葉子最小的黃楊,做成小~大品盆栽皆宜。
黃楊喜肥饒鬆散的壤土,微酸性土或微鹼性土均能適應,赤玉土或陽明山土都可以。因發根能力強,至少每2年要換土,若長時間沒換土,根系容易長滿盆土,然後枝條容易枯死。
盆景有所謂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其中四大家即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等四個比較調和而富有詩意的樹種。清代學者李漁說黃楊木大有君子之風,因此被喻為“木中君子”。關於黃楊的木材特性和生長習性,古代有兩個富有神秘色彩的說法:一是“黃楊無火“;二是“黃楊厄閏“。“黃楊無火”之說見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該書稱:“世重黃楊,以其無火也。用水試之,沉則無火。凡取此木,必以陰晦,夜無一星,伐之則不裂。”所謂“無火”,是指不容易起火。凡木之性,皆怕火焚,黃楊木的比重大,結構緊密,乾燥緩慢,故遇火難燃。世人看重黃楊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用水試之,沉則無火”,是證明黃楊木的比重大。在陰晦之夜採伐黃楊,正是趁黃楊較為潮濕,採伐時不易開裂,所得木材品質上乘。古代還傳說黃楊木遇到閏年,非但不長,反而會縮短,這就是“黃楊厄閏”之說。
水分:
表土略乾再澆
日照:
耐蔭, 但全日照為佳
溫度:
台灣全島低、中海拔皆生長良好,耐寒,網路資料說可以耐-20℃
修剪:
耐修剪,容易萌生不定芽
施肥:
3~5月、9~11月施肥
介質:
使用弱酸性排水性好的介質,2~4月可換土
病/蟲害:
少, 偶有毛蟲啃食與芽蟲吸食嫩葉
補充: 2016年2月26日雀舌黃楊開花
小淡黃色碎花, 近聞略帶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