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9353  DSC08662  DSC018711  066 不知名01  065 不知名02  064 肯特01  063 蒙娜麗紗01  061 不知名01  060 大盃之光10   060 大盃之光09  060 大盃之光05  016 常夏04  

 

名稱:

杜鵑花

 

別名:

杜鵑、映山紅、滿山紅、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照山紅(河南)、唐杜鵑(臺灣植物志)、豔山紅、野山紅、躑躅、迎山紅、報春花、清明花、應春花播田花

 

英文:

Azalea

 

植物分類:

科:杜鵑花科 Ericaceae

屬: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 (L.)

 

型態:

大多數為灌木,少數在喜瑪拉雅區為喬木。

 

簡介:

「杜鵑花」名稱的由來據說是盛開時,正逢杜鵑鳥哀鳴,因此也有「杜鵑啼血滿山紅」及「杜鵑啼處血成花」的詩句。

 

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全世界的杜鵑花屬原種大約有960種,於中國境內有570餘種。杜鵑花分布非常廣泛,北半球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南半球分布於東南亞和北澳大利亞。其它映山紅亞屬種類分佈較多的地方有中國大陸南部、台灣、印度支那半島、朝鮮半島及日本。而南下至東南亞,尤其以新幾內亞島上蘊藏著約佔杜鵑花屬三分之一數量的著生杜鵑的族群。北美和歐洲分布較少。南美和非洲分布極少。自19世紀中期以來,羅伯特·福瓊、約瑟夫·虎克、喬治·福雷斯特、亨利·威爾遜、約瑟夫·洛克等西方人從中國大規模引種杜鵑種源,使得杜鵑花在歐美的分布大大增加,並進而遍布全世界的園林。目前多數專家認為:中國西南部至中部地區最有可能是杜鵑花的起源中心。

 

杜鵑花在台灣主要分佈在北部,多為平戶杜鵑、皋月杜鵑、西洋杜鵑等品種。臺灣原生杜鵑有15種之多,涵蓋各式各樣的習性、分佈、型態與花色,就生態習性而言,著生性的著生杜鵑、溪流沿岸的烏來杜鵑、成群出現的南澳杜鵑、臺灣杜鵑、南湖杜鵑、玉山杜鵑、細葉杜鵑、紅毛杜鵑及臺灣高山杜鵑等。外觀型態更有黃色、磚紅色、白色、桃紅色等繽紛的花冠,顯現出多采多姿的臺灣杜鵑花。台灣原生杜鵑有75%為台灣特有種,其中在新北市烏來區北勢溪一帶的烏來杜鵑因翡翠水庫興建,野外原生植株似已絕跡。在合歡山東峰北峰也有高山杜鵑的生長. 每年5~6月期間開滿整個山谷. 但是花期只有2週左右.

 

全株都有毒,花及葉的毒性較強。誤食會造成噁心、嘔吐、血壓下降、腹瀉及昏迷等現象產生。

 

花語:

愛的快樂、節制、節制慾望、永遠屬於你、吉祥如意、被愛的欣喜(白色)

歐洲代表六月的花

是尼泊爾的國花,也是無錫、鎮江、三明、長沙、韶關、珠海、大理、嘉興、台北市、新竹市的市花。

 

水分:

土面微乾時就澆

 

日照:

全日照~半日照,半日照為佳,一般杜鵑70%、高山杜鵑50%

 

通風:

至於通風處,但忌強風

 

溫度:

最適生長溫度是25℃-28℃。在30℃以上時,杜鵑花會減慢生長或者進入半休眠狀態,若加上強光照射,便容易灼傷;一般露地種植的杜鵑花都只能短暫抵受0左右的低溫。

 

修剪:

通常3~4月花後修剪。

作盆景時,我的作法是枝條變長就修剪,但這樣可能會剪去會長出花苞的枝條,造成無花可賞,好處是可縮短盆景養成時間,避免養分浪費在開花上。

花謝後如果不做育種,可將花柄抹去,避免養分浪費。

 

施肥:

生長季(春、秋)應該多施氮肥,秋季增加磷肥,夏季高溫與冬季低溫勿施肥

 

介質:

杜鵑花的根系分布很淺,喜歡微酸性疏鬆的土壤,能與土中的真菌共生,這些共生的真菌可以分解有機質供杜鵑花使用。

 

/蟲害:

較常見的是軍配蟲(蟲害)與植物碳疽(病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afu 的頭像
    billafu

    billafu的部落格

    billa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